食品相关产品消费知识普及之四十八
可降解塑料餐具
随着“禁塑令”时代的到来
各地纷纷出台限塑政策
可降解材料实现加速替代
成为家里的新宠
可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沙土、淡水环境、海水环境,在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或厌氧消化条件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如微生物死体等)的塑料。
目前国内可降解塑料餐具(盒、碗、杯、盘、碟、刀、叉、勺、筷子、吸管等)的材质主要有以下几种:1. 全降解生物塑料,如PLA、PBAT、PHB、PBS、PBT等;2. 碳酸钙等高无机填充光氧降解、光敏剂复合传统塑料;3. 淀粉复合传统塑料;4. 淀粉复合可降解塑料;5. 全淀粉塑料;6. 生物质材料(甘蔗渣、秸秆等植物纤维纸浆模塑)等。
国家强制性标准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制品》规定了食品接触用塑料单体及其他起始物的特定迁移量、特定迁移总量限量、最大残留量等理化指标应符合GB4806.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附录A及相关公告的规定,食品接触用可降解塑料树脂具体使用要求见下表。
食品接触用可降解塑料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面的限量要求
序号 |
通用类别名 |
中文名称 |
限量要求 |
其他要求 |
|
SML/QM/ |
SML(T)/ |
||||
1 |
PLA |
聚乳酸 |
使用温度不得高于100℃ |
||
2 |
PBAT |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 |
7.5(以对苯二甲酸计);5(以1,4-丁二醇计) |
使用温度不得高于100℃,不得用于接触冷冻食品和冷藏食品 |
|
3 |
PBS |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
5(以1,4-丁二醇计) |
使用温度不得高于100℃ |
|
4 |
P(3,4HB) |
(3R)-3-羟基丁酸与4-羟基丁酸共聚物 |
5(以1,4-丁二醇计) |
生产的塑料材料或制品不得用于接触含乙醇食品;使用温度不得高于100℃ |
|
5 |
PBT |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1,4-丁二醇、己二酸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 |
1(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以异氰酸根计:QM) |
7.5(以对苯二甲酸计);5(以1,4-丁二醇计) |
使用温度不得高于100℃ |
6 |
PBT |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1,4-丁二醇、癸二酸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聚合物 |
1(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以异氰酸根计:QM) |
7.5(以对苯二甲酸计);5(以1,4-丁二醇计) |
使用温度不得高于100℃ |
总迁移量是指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迁移到与之接触的食品模拟物中的所有非挥发性物质的总量。原材料中添加了来源复杂的塑料回收料或过量添加各种助剂,都可能导致总迁移量不符合要求。此外,可降解塑料中的淀粉、植物纤维等物质较容易迁移到食品溶液中,这些原料物质的使用若不规范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
高锰酸钾消耗量反映的是从材料迁移到水中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物质总量,以每千克蒸馏水浸泡液消耗高锰酸钾的毫克数表示。高锰酸钾消耗量与总迁移量有所交集,但不完全覆盖,总迁移量测定的是材料迁移到食品模拟物中非挥发性物质的总量,而高锰酸钾消耗量反映的是材料迁移到水中的可被氧化的水溶性物质的总量。导致高锰酸钾消耗量超标的原因很多,如溶剂残留、粘合剂、添加剂游离析出、材料自身溶解等都有可能。
全降解生物塑料(PLA、PBAT、PHB、PBS、PBT等)的聚合物单体在接触食品过程中,可能会因食品种类及接触温度和时间的不同而或多或少的迁移出来,聚合物单体种类有:对苯二甲酸、1,4-丁二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为了改善聚合物的加工性和制品的柔韧度,在原材料中加入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酯类、壬基酚),或者为了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而在原材料中加入抗氧化剂,以及某些可降解制品在生产过程中加入高分子热熔胶、荧光增白剂等,都有可能使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接触食品的过程中迁移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健康。因此要求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应确保有害物质、受限物质相关信息的可追溯,通过受限物质的信息传递了解产品主要的风险物质,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1.查看生产厂家名称、地址、联系方式、执行标准等(可降解塑料不属于发证产品范围,无生产许可标志)。
2.查看产品是一次性使用或重复使用。若重复使用一次性产品,可能会产生一些未知的风险。
3.查看材质。可降解塑料材质种类较多,某些材质有特殊使用要求,如PBAT材质不得用于接触冷冻食品和冷藏食品,PHB材质不得用于接触含乙醇食品。
4.查看使用温度(是否可微波使用)。可降解塑料一般使用温度要求小于100℃,大部分不可微波加热,某些可降解塑料不可冷藏或冷冻(如PBAT材质)。
5.查看盛装食品类型。注意是否有特殊说明不可用来盛装某些特殊类型的食品(如酸性食品、含乙醇食品、油性食品等)。
一看:看颜色和杂质黑点,尽量选原色无杂质的产品;
二闻:选择无异味无异臭的产品;
三摸:选择触感光滑,尽量不选触感粗糙的产品。
内容来源:市场监管总局,侵权即删


阅读原文即可在线报名